电影二三事

这几天下班后在家里疯狂刷电影,周末把《2012》和《千钧一发》给看了,然后无聊尝试着看了《黑客帝国》的第一部,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接下来的两天下班时间直接把剩下两部看完了,统一总结:实在太精彩了。

我不是个电影迷,以至于一般在看完影评后才知道这些都是一些十分经典的作品。我喜欢科幻类电影,特别是星际太空相关的,简直着迷,无奈美帝的电影不仅特效好,剧情也几乎都是一级棒,一些科幻色彩浓重的还涉及比较严谨的科学知识,需要脑补很多基础常识才能看的明白。所以我如果在网上挑电影看的话,一般就是先看简介,然后不管懂不懂先强行把影片看完,最后去豆瓣刷一遍影评……恩!无异于跟导演、编剧、演员的一次亲密交流。

豆瓣是个好地方,很多经典的影片看三遍都未必能看得懂。但是如果在看过一遍后,在云里雾里的情况下,去豆瓣找找热门影评,正常情况下都会立马想去看第二遍,而在接下来重复观看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第一遍看的基本都是特效和字幕,却落下了很多剧情细节。在影评中脑补画面,然后重温影片的时候去感受导演悉心编排的细节,这大概就是观影的最大乐趣之一。

乐趣之二同样在于影评,热门影评中一般会有各种不同的立场以及对影片不同角度的解析和理解,一方面可以帮助自己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能从中学习到很多的思考方式。这也变成了乐趣之外的收获。

最开始喜欢上看影评,是因为前几年看了一部科幻片《源代码》,大概讲的是主角屡次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帮助警察侦查一起列车爆炸恐怖事件的真相。电影的思想建立在平行世界存在的前提下,而我当时压根没有这方面的基本概念,所以第一遍看完这个电影的唯一印象是:主角被炸了好几遍。虽然没看懂但是感觉还挺有意思的,怀着疑问打开了百度,看到了网友的各种精彩解说,便一发不可收拾……

十分佩服国外的导演和编剧,他们的作品输出给观众的,并不是想告诉观众们在看什么,大部分时候是在抛出问题,引发猜想和思考。所以在经典影片的评论区,总是有大量的不同论调,他们的观点看起来似乎都说的通,但这些并不是争论,而是对电影精神的一种反馈,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影片本身的认可。

说说这几年看的一些印象比较深刻的电影,也顺便总结下自己的一些理解和领悟。


盗梦空间

没人能说的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幻的,又或者我们所意识到的存在仅仅是无限平行世界里的一种可能。每个人都经历过十分真实的梦,这些梦甚至对我们的“现实”产生一定影响。例如我做了一个十分美好的梦,梦里我得到了很多现实生活中未曾拥有的,但突然梦醒来的时候,会感觉十分失落;再比如做了一个噩梦,梦里阴暗、罪恶、恐惧、坠落,我极力挣扎逃脱,终于在醒来的一刹那,虽然感觉很累但伴随着一些踏实和安全感,这些感受都是实存在的而且它确实是来自于梦境的影响。

梦对于我们常识认知来说是睡眠后出现的心理幻象,且梦的时间是十分短暂的,但是如果我们抛开睡眠,抛开梦的概念,当这种心理幻象的时间可以被无限延长的时候,“梦”里的世界还是虚幻的吗?即当真实和虚幻无法被证实的时候,梦境也许是另一种“真实”。


蝴蝶效应

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蝴蝶效应”在气象学说里的解释,也应该算是这个词的最初最基本概念。广义的引申为一些微小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匪夷所思的结果。

电影里,主角通过一种超能力学会了穿越回到从前,从而改变一些他不愿发生的事情,来弥补人生中的缺憾,事实上结果却越来越糟。虽然用蝴蝶效应这样的理论来解释,他改变历史所得到的结果并不一定会是糟糕的,但是为什么主角面对的还是事与愿违,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看主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

倘若这个世界所有的事情只存在因和果,且单一的以主角为中心,那么他穿越回去帮助改变的事实都算的上是圆满的,因为他改变的那件事都变成了他想要的结果。但很可惜这是一个“世界”,是一个多元的群体,每一件事都在不断的发生和延续,而不是单纯的开始和结束,每个个体间发生的任何事件也都在相互影响。在这样的条件下,主角想改变的事确实可以改变,但抱歉,他改变的仅仅是一件事情的转折点,仅仅是改变了他在当下所作的错误决定,而事件的后续发展他是不可能悉数掌控的。当然,事情并不一定都会向坏去发展,电影里所讲的主角回到现实发现事情都变的更糟糕,是因为改变后的结果是主角未曾料到的。况且不管是什么坏的结果,对主角的影响都是不可接受的,那么比较哪个结果糟糕是没有意义的。

有时候思考这些矛盾拗口的问题,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但是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所有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人生就是这样,没有如果,也没有后悔药,得到和失去总是同时发生。

凡事无绝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